走出校园,开拓视野,获得成长
发布时间:2019-05-23 13:55:01
北京七日之旅,不为领略长城绵延千里、万世昭新,也不为遍览故宫日历紫禁、凤楼焕彩,亦不为感受首都风姿肃穆、车水马龙,只为在历史的碎片里寻找他留下的痕迹。
他长我九十九岁,是那个时代的风骨,是我前行的方向,也是我惕厉奋发的动力,因此当得知中国国家博物馆存有他的遗物时,我对北京心向往之。而今,借着冬令营,终于有机会走近他--我最敬重的英雄,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中国代表审判官,梅汝璈先生。
当得知先生的法官袍是巡回展出,今日不一定得见时,我的内心满是忐忑与希冀,当我在展馆中往复着寻找,一无所获时,失落更是无以复加。从欣喜到落寞,再到一切化为梦幻泡影,最终只留下无奈与哽咽。抱有最后一丝希望,我向展馆讲解员姐姐询问,她指着角落里最低的展台告诉我,就在那儿。一句“谢谢”之后,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,这件文物不过与我相距两米,那么的近,却又那么的远。就在那个僻静的角落里,是一件法官袍,它属于曾经为日本侵华战争中28名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作出突出贡献,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的梅汝璈法官,属于为新中国的法制和外交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梅汝璈先生,为法学奉献一生的法学家梅汝璈。
眼泪就这般滑落,在这件法官袍前,我泣不成声,或许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,或许是这件法官袍身上的故事,又或许是因为先生的风骨和大义,千言万语只化作深深的鞠躬,也不在意旁人向我投来的异样目光,此刻,我眼中只有先生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那件法官袍和英文稿的审判书。
我知道先生穿着它,在法庭上力争位次,为中国人守住尊严。我知道先生穿着它,极力说服各国法官对七名战犯执行死刑,凛然对庭长说:“若不能严惩战犯,无颜面见江东父老,唯蹈海而死,以谢国人”。我知道,先生穿着它坐在审判台上,虽恨这些战犯入骨,却在提醒自己慎重的同时,坚守着法律的公平和正义。我知道,先生在是否对战犯执行死刑的法官投票中听到6比5判决全体战犯有罪时攥紧了衣角。在文革中,这件法官袍险被烧毁。在先生临终时,嘱咐将其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。
博物馆里人来人往,我没有哭,脸上全是泪,透过冰冷的玻璃,感受他的风骨,感受那个时代的风骨。我仿佛看见文革时期,清冷的月光下,先生低声哼着清华学校的校歌,可一想起国法被践踏,又不由长叹。纵使被扣上“鼓吹战争报复”、“长敌人志气,灭人民威风”的罪名,也要写下《关于谷寿夫、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》的文献。纵使被批斗“妄图国民党复辟”,也要保全证明历史的法官袍和审判书,为此“九死而犹未悔”。梅汝璈先生如此,我当以他为明镜。前行之路,我只是万千敬慕先生风骨的人之一,也只是芸芸众生之一,但我有一腔热血,一身正气,无论何时,必当坚守。
离开展馆,我再次向为我引路的讲解员姐姐道了谢,也回身向先生的法官袍道了一句“谢谢”。此时,先生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在我耳畔响起,“我不是斗士,我是法官,中国的法官”。
北京刺骨的寒风中,梅花开得正好,一如先生孤冷的身影。赏梅之时,不忘当年国士无双。
上一篇:北京,请你等着我,我会回来的
预约报名